Tuesday, October 28, 2008

股市雖急挫 政府毋須救市但須活化信貸

股市雖急挫 政府毋須救市但須活化信貸

(明報)10月28日 星期二 05:05

【明報專訊】全球金融市場持續動盪,昨日港股暴跌1602點,跌幅達12.7%,是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以來最大的點數跌幅。基於全球經濟陷入衰 退已成定局,預計未來一年半載金融市場仍然非常波動,小投資者要量力而為,做好風險管理,以免蒙受損失;政府則毋須干預股市的正常起跌,但須研議措施,活 化信貸市場,讓實體經濟(尤其是中小企)所受的衝擊減至最低。

昨日亞洲開市後,韓國 宣布減息0.75厘等措施救市,股市才止跌回穩;日本 政府雖然表示會採取更多措施救市,但是股市仍然跌至26年以來新低;菲律賓 股市也大跌12%。內地方面,雖然政府陸續提出一些措施,紓緩銀根以對各行各業「放水養魚」,但是投資者仍然悲觀,上證綜合指數跌至25個月新低。

匯豐控股 跌穿SARS

投資者對經濟前景悲觀

本港股市插水式急挫,反映市場瀰漫着恐慌情緒,投資者不問價,只求拋售股票套現。恒生指數42隻成分股中,有37隻跌幅都超過10%,港人的「愛 股」匯豐控股,繼上周跌破100元之後,昨日再暴跌14.77%,收市報75元,股價見7年新低,連當年的SARS價也跌穿了。本來匯控每跌到一定價位, 都會有散戶前仆後繼奮身買入,這堵被形容為捍衛匯控股價的「血肉長城」,昨日並未發生效用,反映一般散戶都取態謹慎,儲備彈藥徐圖後計。

近日全球大跌市,一般認為與基金為應付贖回潮,洗倉套現有關。對冲基金為了應付投資者贖回,拋售資產取回現金,肯定加劇了股市跌勢。很多基金對年底 的贖回要求,有必須在11月15日之前申報的規定,有分析認為,過了這個期限,拋售或許暫告一段落。不過我們認為,無論是基金套現抑或日圓 轉強,導致利差交易拆倉,只是眼前跌市表象;歸根究柢,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投資者對金融市場未回復穩定、對經濟前景悲觀有關。

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倒閉後,為免引發更嚴重系統性風險,美歐各國動用以萬億計美元 ,直接入股一些主要銀行,變相把銀行局部國有化。這些非常規手段,只是令一些銀行不倒閉,不過,並非銀行的其他金融機構,例如保險公司等,在資產價格大幅貶值下,也有可能會出現財政狀况。事實上,美國 財政部已經考慮入股一些保險公司,可知道問題已經暴露出來。

現在全球處於股市、外匯、原油、商品等各個市場全面「融化」的局面,肯定有許許多多機構出現問題,繼而拖累交易對手。所以,未來各個領域、環節出事規模的大小,會是各國以至全球金融市場承受多大衝擊的關鍵。

金融海嘯已經衝擊實體經濟。美國國內生產總值(GDP)第三季度折合年率下降0.5%,並預測第四季度GDP將下滑4%,這是1982年以來最大幅度的經濟滑坡。另外英國 、歐洲等國家,經濟景况也急速下滑。至於亞洲一些國家的狀况,人們也愈來愈擔心會否重演1997、98年的金融風暴。當年經濟飽受重創的韓國、泰國 印尼 ,目前外債基本在可控制範圍內,而且外匯儲備較充裕,可以捍衛貨幣的彈藥較多。但是假如全球信貸風險進一步惡化,外資大舉撤離,這些國家的風險還是很高。

此外,亞洲國家經濟增長主要依賴出口,當歐美各國經濟衰退之時,出口肯定大受影響。去年,亞洲地區出口佔本地生產總值(GDP)的46.7%,比 1998年的水平還要高。出口若大幅萎縮,肯定會拖低亞洲國家的較高速增長,連續多年一直保持兩位數字增長的中國,明年也要爭取保持8%的增長率,可見放 緩之嚴重。

「活化」信貸市場

「優化」聯繫匯率

各國除了採取措施,撲滅金融市場所燒起的火頭,也在想方設法挽救實體經濟,但是這些措施要一段時間才會見到效果,例如中國為了穩定樓價的舉措,放在 信心崩潰的大環境,效果並不彰顯。處此大動盪時期,政府更須發揮領導的角色和職能,必要時採取果斷手段應對變局,甚至要拋掉市場會自行調節的思維,英國首 相白高敦 甘冒大不韙,違反自由市場原則,由政府直接入股銀行,穩住了銀行系統,就是最好說明。

本港官員和金管局 一再表示,本港已經制定多套應變方案,若有需要,可以即時派用場,昨日,財政司 曾俊華 也作類似「安民喊話」。我們相信政府不會是兩手空空全無準備的,不過一些問題雖非即時危機,但若不及早解決,便會由隱患變成頑疾。

例如銀行同業拆息持續高企,銀行對於中小企的信貸,仍然收得很緊,許多中小企業者叫苦連天。協助中小企,政府當然不應該全部包攬上身,但金管局在要求銀行借貸給中小企方面,應該有更積極做法,打通經脈,「活化」信貸市場,市場才會恢復生機。這是政府和金管局的責任。

本港因為聯繫匯率,已經失去了貨幣政策作為調節經濟的工具,但是美國最近兩次減息,本港都無跟隨,往後相信各國都會以減息為手段,挽救經濟,但是基 於本地拆息高企,銀行業者已經表示無空間跟着減息,對本港經濟會有不利影響。如何進一步「優化」聯繫匯率的結構和操作,以避免本港陷此進退維谷困境,也是 政府和金管局的責任。

No comments: